2)第2526章 冲锋陷阵留史痕(第二更)_带着系统来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听话的,一辈子当不上县令,致仕的时候或许会给提半级,这样退休俸禄高。

  “今年大量学子跑去了偏远下县,组团下去的。

  第一批的学子下去当县令,第二批的学子当主簿、县尉、县丞。

  在楼里面以前为百姓写状纸的人去村子里当村正助理,图谋甚大。”

  宋璟知道情况,第一批学子很多都当上中县和上县的县令了,非要跑去下县,只好又在州府里给个官职,保住品级。

  第二批学子和第三批的一样有个额外的散官,不然他们当村正助理,品都没了。

  有个散官的品,随时能拿到实权。

  “他们为大唐着想,此乃真国士。”张九龄称赞。

  跑下去的学子们是要把下县给提到上县,人口数量到了才能提。

  去的地方有山民,人家不入籍,他们要帮着致富,叫别人入籍。

  顺便把税收落实,为朝廷提供税源。

  京畿县用不着他们,他们属于尖刀部队,往最穷的地方冲,把当地的官员全挤走。

  你们太笨了,不要你们,你们换个好地方,这里交给我们。

  他们必须把所有位置占住,避免别人捣乱,跟不上节奏。

  一个县全是自己人,政令畅通无阻。

  需要发展经济的前期投入,他们会拉李家庄子过去投资,或者余怀德他们跟着占几成份子。

  带资金下去的,门路硬着呢。

  别的官员不愿意去,跟流放似的,学子们无所谓,出了成绩随时可以换好地方。

  如夷州义泉,中下县,大唐打造样板工程,派出去一群厉害的人。

  人口明显增加,山民入籍,过了年,可以定为上县。

  百姓们养家禽、养猪、种地、挖煤烧水泥、冶铁,当地的瓷土多,家家都用上了瓷的盘子、碟子,罐子依旧用陶的。

  孩子们有人教,其他人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去修路,户数超过五千五百户,到五千户即为上县。

  派的人有洛阳考核优等的四十人和第二批学子二十人,扔到那个穷地方。

  效果显而易见,当地百姓因为能烧水泥和冶铁,住上了楼房,二层的。

  家家制作风干鸡,鸡蛋吃不完,只好腌制成咸蛋卖出去。

  顺便酿酒,当地有一种酒还入得口,茅台嘛!不过跟李易时候的不一样,蒸馏技术不行。

  李易知道怎么酿,工艺已经没有什么秘密了,就是当地的菌类不同,别处用同样的工艺酿不出那个味道。

  得五年时间才能喝,距离飞天差十年,先酿着,不酿时间也流逝。

  前几天,当地人送来了大量的东西,给李隆基和李易,不算进贡,就是给。

  送来五千五百二十只风干鸡,不用问就知道,一户提供一只。

  对于李易与李隆基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礼物了,当地的鸡养殖数量想来很多,鸡蛋随便吃。

  山上种地费劲,养鸡不要额外的饲料,鸡进山自己就找东西吃饱饱的。

  草籽、虫子、草叶、扒拉扒拉土,小蜗牛、蚯蚓、甲虫应有尽有。

  遇到不开眼的蛇照样处理,不过还需要喂一些饲料,养成鸡回家吃饭的习惯。

  鸡窝要给铺好,否则人家在外面自己做个窝下蛋。

  有时会遇到鸡群进山找东西吃,突然有老母鸡飞跑回来,翅膀一呼扇飞进鸡窝里,不长时间开始咯咯哒、咯咯哒,显然是蛋憋不住了。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