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章 宜兰抗战舞台剧_攻略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洋溢的笑容很真实,气氛也融洽。没有流氓官兵在街道上欺压百姓,更没有豪强贵族,辱骂殴打下人。

  在大清生活是压抑的,这里生活却是自由的,只要你肯干活,总有活下去的希望。

  她刚进入家门,就发现泰泰穿得光鲜亮丽出来,并拉上小西。

  “你们这是要去哪?”郑暄妍好奇地问道。

  “去看戏,快点收拾吧,一起去。晚点有个大戏班子,好像是叫‘宣传委’班房搞出来的戏子。会有很多人去看,迟了抢不到位置。”泰泰一脸兴奋地说道。

  而在旁边的小西,不断往嘴巴塞在雪片糕,感觉像是刚回来的样子。

  郑暄妍感觉这丫头,应该肥了十斤左右。但似乎也长高了不少,每次见到她不是吃就是在吃的路上,没有别的,前世应该是一个饿死鬼。

  “泰泰姐,令君呢?”郑暄妍又问了一句。

  “相公说,他去弄明日烈士事宜,很晚才回去,所以我们走吧!”泰泰直接就拉上她,出了门,进入热闹的街道。

  不时有几个熟人,赠予一些小食。

  小西不客气地拿了起来,完全像自己家的一样,还问了一句,“小姐要吃吗?”

  ~~

  《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这就是古人对集市,在城池中的位置和规模都作了规定,而且这种城市规划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宜兰也不例外。

  宜兰噶玛兰石台,也就是后世被称为广场的这么一个地方。

  噶玛兰石台几乎用的都是白石,青石或砌石而建,花了三四年之久。几乎每个青黄不接之际,总有百姓来这里干点活。

  一砖一瓦地砌出来,并拿一点工钱,稍微拮据一下,便可度过饥年。

  噶玛兰石台正前方的位置,是一个巨大的牌坊门。周围都是密密麻麻的集市,或是民房。走近便是宽阔的场地,如今周围都已摆满了各类小食摊贩。

  此刻,噶玛兰石台中央搭建了一个小舞台,周围有许多处篝火,照亮整个噶玛兰石台。

  “锵锵咚锵……”铜锣鼓声响起。

  台上也有人走了上去,一个壮硕的男子,高声说道:

  “各位乡亲父老,如今,咱们赶跑那些红毛,让整个噶玛兰地区,平平安安,得之不易。今晚台戏展现宜兰军风,让你们知道,我军如何赶跑红毛。”

  “好!好!好!”

  那男子刚刚说完,下面一阵叫好,大部分都是老爷们,也不知道是真心叫好,还是请来的托,但掌声非常响亮。

  此时噶玛兰石台,以简易舞台为中心,围满了许多人,将整个场子围得水泄不通。许多人就地坐下,等待着精彩的演出。

  远远望去,起码有上千人,而且人数还不断增加,有许多保卫团的人,赶了过来维持现场秩序,并用白色石头画出通道线,供人们进出。

  郑暄妍与泰泰小西两人在较靠前的位置上,拍了拍地砖,就直接坐了上去。

  “锵锵锵锵锵锵……”

  三人坐下没一会,便开幕了。直接有人用绳子拉开帷幕,一面白色的布墙,背后点满了油灯蜡烛,照得明亮。

  铜锣声鼓也此起彼伏。

  顿时全场都安静下来,让人感觉有些类似于徽班,但与越剧有几分相似。

  接着舞台上,开始陆陆续续出现许多人。有带着黄色假发,留有可爱的八字撇,也有穿着深绿色大衣,面涂灰墨的小少年。

  旁白歌词也有些四不像,半说半唱的形式。没有徽班压腔,唱调,只有让人热血喷张的板鼓。

  “Ikkomjebinnenvallen!”

  这一开口,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一个假扮红毛藩的人居然会荷兰语。顿时让许多人猝不及防,也更加好奇。

  小西看了一眼,噗呲一下笑了出来,差点把嘴里的零食吐了出来,捂住嘴巴抽笑。

  “他是谁呀?”泰泰的好奇的问道。

  “那就是泰泰姐你的小叔子,他跑去当红毛了。”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