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_季汉长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骑兵自上古便有,其坐骑也未必是马,但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如同汉人选择六畜为主要肉食,选择五谷为主食一般,最终马匹从所有动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正规骑兵的唯一伙伴,而马骑兵也成为了统治战场数千年的霸主。

  然而人和动物终非一体,骑马可以,想在马上玩出花来非得是下苦功不可,驯服是一件难事,驯服后如何让马如臂使指更是难上加难。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当自己做不到的时候,人就会去寻找外力,例如制作道具,于是有了马具,这些方便人类更容易指挥马匹的道具。

  马具的核心之物无非是两样,一者马鞍,二者马镫。

  若说广义的马鞍,春秋战国时期便有了,但这种马鞍的唯一作用,或许就是在长途奔袭中减少胯部受到的伤害,可以有效提升骑马的舒适度。

  而狭义上真正用于加强骑术的马鞍则是高桥马鞍,前后皆翘,中陷深谷,将人固定于马背上,大大降低了骑马时双腿所需要使用的力量,对于骑兵而言就是帮助他们更加持久。

  这种马鞍在数年前便已出现雏形,只是由于战乱原因,终究没有得到推广,而来自后世的李澈自然知道高桥马鞍和马镫的重要性,只是马鞍还好说,马镫的工艺却有点小问题,东汉仅仅有便于上马的布马镫,简单来说就是一根环状布条,方便骑手踩踏上马。

  激烈作战自然不能指望布制的马镫,金属马镫折腾了小半年才让工匠拿出可堪一用的样品,第一批的实验物自然就给了刘备的亲信精骑,以及赴并州作战的冀州军。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胡人没什么冶炼文明,他们纵然抢到了马镫,短时间内也难以进行仿制。

  事实上还有一件重要马具,那就是马蹄铁,只是这东西一则考验冶炼锻造,二则是需要一批熟练地钉马掌匠人,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达成的,冀州这批匠人还在拿驽马做教学训练,争取早日出师。

  冀州普通士卒看不出这些道具的重大意义,也没细想过手中的弩对匈奴人有多大的威胁。

  但生长在并州的张辽明白这一点,他敢于以五千人冲击一万人的原因正在于此,一汉当五胡,从来不是在身体素质上,而是以文明的结晶进行碾压。

  事实证明张辽没有错,弩阵削弱了屠各胡的战斗意志,马镫和高桥马鞍给予汉军更胜胡人的马术,而崩溃的万骑长被张辽擒获,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汉军以损失八百人的代价,斩首四千余人,俘虏两千,屠各部溃逃三千余人,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然而还不待士卒们沉浸喜悦,张辽冷声道:“原地扎营,等等看这呼厨泉是什么模样!”

  疯了,张校尉疯了。

  这是士卒们的第一反应,为了击败这一万人,战死了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