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三九章 前提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除了调兵渡海南下,前往关内助剿流寇这件事情之外,张若麒、方一藻以及褚宪章跟杨振商谈的事情还有很多。

  其中就包括了在前来旅顺口的路上张若麒对杨振所提及的平虏大事。

  就如原本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情况一样,兵部尚书陈新甲或者说张若麒他们,在关内局势几近败坏崩盘的情况之下,仍在策划着对清虏的毕其功于一役。

  张若麒这个钦差,这一次代表陈新甲,同时也代表崇祯皇帝,向杨振询问了年内金海镇与辽东镇两路大军东西携手并出,一举平灭清虏的可行性,但是被杨振当场否定了。

  当然了,杨振也向张若麒认认真真解释了短期内这样做决不可行的原因。

  不是杨振不想率军北上一举干掉清虏,收回辽沈故地,而是他对历史上曾经真实发生的松锦大决战大明军队一败涂地仍然心存忌惮。

  若是再给他两年的时间,哪怕是一年的时间,杨振的把握也将会更大一些。

  所以杨振几乎如同当年洪承畴一样,当着方一藻、褚宪章的面儿,向张若麒大倒苦水,抛出了一堆困难。

  一个是,金海镇的移民屯垦事务正在进行,虽然移民来了不少,但是粮食供应紧张,无论如何也得等新开的荒地收获一季两季后才能大举兴兵。

  另一个是,金海镇虽有继续募兵扩军的计划,但是饷银匮乏,而且枪炮弹药的库存也不够,也需要一段时间筹集和打造。

  当然最重要的一个是,杨振重提了杨嗣昌的主张,即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北上与清虏决战之前,起码得先把关内、中州、湖广等地的局势稳一稳。

  杨振所说的这些理由,都是客观存在的理由,瞎子都能看得明白。

  然而,面对杨振的推脱,张若麒却十分不悦,并向杨振提出了几个不能再拖延下去的理由。

  其中,令杨振最无法反驳的一条,就是杨振攻夺镇江堡的成功表现,说明现在清虏的主力大军实力已经下降,根本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

  特别是,张若麒将杨振两年多来历次战事之中擒获以及斩杀的清虏伪宗室王爷贝勒贝子固山的情况一一历数了出来,让杨振听了都咂舌不已,无言以对。

  张若麒那意思,就像是在说,如果清虏真有那么厉害,为什么你能打那么多胜仗?

  当然了,除此以外,张若麒还向杨振述说了崇祯皇帝、内阁大臣们以及兵部尚书陈新甲有意让辽东镇与金海镇尽快联手平虏的真实原因。

  那就是朝廷的财源,快要支撑不下了,辽饷、剿饷、练饷这三大饷的饷源,已经几乎枯竭。

  而天下流贼剿之不尽,其根源就在这三大饷。

  这一点,到现在为止,不仅朝野上下看到了这一点,而且崇祯皇帝也看到了这一点。

  关内局势恶化的罪魁祸首,朝廷上下都将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