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零八章 坦言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振抵达京师之前,从宁远、山海关发往京师的消息早就赶在杨振一行人的前面送进宫里了。

  杨振在取得十月松锦保卫战胜利之后,再次渡海东征深入敌后,并且一举破了复州、金州和旅顺口的消息,也已经在崇祯皇帝的面前,还有崇祯皇帝眼下最器重的人中间传开了。

  而杨振这一番功劳,自是非同寻常,从崇祯元年以来,虽然大明朝的武将立下大功的有不少,可是从来没有大到这个程度的。

  杨振不仅俘虏了满鞑子的宗室王爷以及一众高官显贵,而且还收复了复州、金州和旅顺口这几座已经失去了多年的城池。

  从旅顺到复州,足有三百里土地了。

  大明朝上上下下,从皇帝到大臣,虽然对于世爵看得极重,轻易不肯封赏,但面对杨振这样的功劳,再不封赏可就说不过去了。

  且不说会不会寒了其他各镇将领的效命上进之心,就单说杨振这边,不重重封赏,首先就寒了杨振的心。

  当然了,这并不是杨振自己的看法,杨振对给不给世爵并没有放在心上。

  对于这些虚名,他看得很开,并不在乎。

  相比之下,他更在乎的乃是,崇祯皇帝是不是能够完全放权给他,最好不要让蓟辽总督洪承畴过多干预他,同时也要让登莱巡抚徐人龙过多地干预他。

  只要崇祯皇帝能够给他全权,也就是给他在辽东半岛南段以完全的自主权,那他宁肯不要任何虚名。

  杨振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跟着张若麟从广渠门进城,一路西行到菜市口,再从菜市口转而往北,进入宣武门内大街,最后转而往东,在午时前后抵达承天门外。

  在这一路上,职方郎中张若麟与杨振说着朝廷兵部的各种打算,而杨振也抓住一切机会,向张若麟灌输自己的想法。

  杨振要通过张若麟之口,事实上当然也是借助兵部尚书陈新甲之口,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提出来,并且传递到崇祯皇帝那里去。

  这就是朝中有人的好处了。

  有些事情,作为大明臣子的杨振,若是当面向崇祯皇帝提出来了,那是不恰当,不合适的。

  比如说让新收复的复州、金州和旅顺口等地,摆脱登莱巡抚的节制,甚至摆脱蓟辽总督的节制,然后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直接听命于崇祯皇帝,或者直接隶属兵部指挥的军事防区,这样的事情,若是杨振提出来,那肯定是不合适的。

  崇祯皇帝一旦不同意,杨振在辽东半岛南端的布局,就将立刻陷入困局。

  因为他一旦自己当面向崇祯皇帝提出来了,那他与蓟辽总督洪承畴,或者登莱巡抚徐人龙的关系,可就无法挽回了。

  但是,这个事情若是由张若麟,或者陈新甲这样的人物提出来,却又显得十分顺利成章。

  就算崇祯皇帝最后不同意,洪承畴和徐人龙两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