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五章 军队新编制_明末之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少成又对士兵的编制按现代三三制进行从新编制,一军有三个师30000多人,设军长和副军长。一师有三个旅10000多人,设师长和副师长。一旅有三个团3000多人,设旅长和副旅长。一团有三个营1000多人,设团长和副团长。一营有三个连300多人,设营长和副营长。一连有三个排100多人,设连长和副连长。一排有三班30多人,设排长和副排长。一班有10多人,设班长和副班长。这样的编制更加适合热兵器军队,使士兵按列往前进军,士官更加对士兵组织严密。刘少成把自己的军队组建一个旅,自己自认旅长,下面三个团长有表现比较好的当,一团长陈城二团长黄窘三团长蔡昆。下面的军官有老兵自己推选,这样自己的军队基本上是构建好了,接下来加紧训练。主要对列队严加训练,前进的时候不准乱,因为火枪兵,即排成直线队形,而向对方释放排抢。这种队形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可以大规模发挥步枪的火力。在这个年代,由于技术的限制,无法做到连续地发射火器。当时在欧洲步枪发射频率最快的部队是普鲁士的陆军,可是一名训练有素的普军士兵仍需要长达20秒的装弹时间。基于这种理由,个人的火力是极为有限的,而只有发挥集体齐射的效力才可能大规模地消灭对手。线形战术也就孕育而生了。

  所谓的线形战术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上万人毫无间隔地排出个一字长蛇阵。而是由各个小的线形横队而组成的。这种组织利于进行有效的指挥与调度。基本上为十人组成一个横队进行活动,所以十个人有一个班长指挥,而古代编制就没有这么详细。

  为了使列阵前进的军队遭到打击后,不会混乱溃败,刘少成对军队进行了残酷的训练。列好队的军队在前进中心动如一,刘少成又增加了鼓手,基本上的编制是每个连队配属3名鼓手。所谓“线形战术”,这有利于发挥大规模排枪齐射的威力,但同时也要求是并行军时的步调一致划一,如此乐手就可以让士兵们根据他们乐曲的节奏来掌握自己的步伐,维持战线的队形。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军队素质较高,往往可以维持较好军纪从而在敌方的火力下保持住队形推进至更好的射击距离再释放排抢。随后在敌人第一次排抢后装弹时刻,再释放火力。这种的打击往往会更有效率。在第一列人开火后,其后第二列的人马上就会跟上继续发射,形成较为连续的火力。但是,这必须是在有着较多兵力的前提下。因为发射纵深的加强将会以战线缩短作为代价,战线缩短的最大弱点就是在于容易受到骑兵的侧翼袭击。所以刘少成对军队的列队格外的注重,军队队形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